聊城资文网
当前位置:首页»历史知识»林彪»

1971年林彪叛逃事件化解内幕

9-13:那场特大政治地震是如何化解的??? 张宏喜9.13事件,即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事件已经过去37年了。这毕竟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不但是人们无法忘却的,而且总有值得回味的地方,甚至可以不断发掘出某些对现在仍然十分有益的新东西。……

专题: 林彪叛变全过程 林彪叛变 Android事件分发 朝鲜战争志愿军大逃亡 

9-13:那场特大政治地震是如何化解的

??? 张宏喜

9.13事件,即1971年9月13日林彪叛逃事件已经过去37年了。这毕竟是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不但是人们无法忘却的,而且总有值得回味的地方,甚至可以不断发掘出某些对现在仍然十分有益的新东西。让我们重新分析一下那场可能引起严重破坏的特大政治地震是如何化解的,也许就可以从中发现新意。

林彪这一伙要比“四人帮”危险得多

首先说说林彪。说历史上的人和事,就得按历史的本来面貌实事求是地去说。在笔者看来,林彪是从“相当好”变成 “非常坏”的典型。

笔者以为,不管有多少客观原因,林彪自己选择的结局,首先还得由他自己负责。从林彪那里我们可以得到的反面教训是,一个人不管有着多么辉煌的过去,都要始终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把过去的功劳作为个人的资本去想坏事、干坏事。即使处在像“文革”那样的时期,群众被误导、坏人大量涌现、小人得志好人遭殃、风气特别坏、环境特别恶劣,也有人独善其身,至少可以不犯大错误,害人坏良心的事情更不去做,这是可以做到的。

林彪是林彪的账,我们党也有问题,那就是新中国成立前虽然也提出不当李自成,新中国建立后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防止变质,包括领导高层个个保持艰苦奋斗作风,但没有从根本制度建设包括法制建设上去解决问题,特别是没有抓住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的根本,以至于使建国之初那种难得的好风气难以为继,未能保持下去。

在笔者看来,林彪这一伙要比“四人帮”危险得多,因为林彪本钱大,威望高,经验老道,可以号召起来的人多,特别是掌握军权,而且已经把他写到了党章上,是名正言顺的合法接班人,不能把他上台说成是篡党夺权。他只要不急着接班,不要在庐山会议上鼓动陈伯达及其他几位亲信鼓噪,再耐心等上若干年,就能顺利上台。真出现这种情况该是何等可怕的事情啊!

林彪再老到,再阴险,遇到毛泽东老人家毕竟不是对手,所以被老人家有所识破。但林彪毕竟是林彪,他不会因此善罢甘休,他没有投降,没有认输,没有丧胆,而是决定继续与老人家对着干。笔者认为,老人家当时过于自信,以为可以像搞掉高岗、刘少奇那样把林彪搞掉,困难不大,并表现出宽大为怀,考虑留有余地,对林彪进行顽抗估计不足,更想象不到他会铤而走险或叛逃到外国。如果林彪在广州另立中央,就造成严重分裂,双方或进行一场政治恶斗,或发生军事冲突,这对已经被“文革”伤害得遍体鳞伤的中国都是非常可怕的事情。如果林彪活着逃到莫斯科,将会掀起一场国际恶浪,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是显而易见的。

林彪栽到了周恩来这里

谢天谢地,中国人民有幸,有人把这次特大政治地震化解了,避免了一场大灾大难。这人不是别人,正是周恩来。林彪在毛泽东面前没有胆怯和退缩,但他却怕周恩来。林彪对周恩来的过人智慧、能干、精明、细致和在党政军中的威望是非常了解的。他对周恩来的脑子之好似乎既羡慕不已又感到不可思议,就说周恩来是12月怀胎,周恩来闻之笑曰:12月怀胎不就是怪胎了嘛。所以,林彪遇到周恩来却不能不畏惧三分。当发生9.13林彪叛逃这么重大的事件时,周恩来无疑是最精心的,可以百分之百地说林彪是无法逃过周恩来这一关的,果然林彪就栽到了周恩来这里。不信,就让我们从细节上一一查证,看林彪遇到周恩来是如何自取灭亡的。

根据林彪集团的《“571工程”纪要》,他们图谋利用毛泽东南巡的时机暗杀老人家。毛泽东发现苗头,就当机立断,改变行程,直抵北京。但林彪并没因为这件事而悬崖勒马,他一不做二不休,决计孤注一掷,按计划继续疯狂地对抗下去,暗杀不成,就来第二步,准备拉人到广州成立伪中央,连南下人员的名单都列好了。这个时候,林彪遇到了周恩来。据《周恩来年谱》等史料记载:1971年9月12日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福建厅主持讨论四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草稿。22 时左右,接汪东兴电话,得悉北戴河林彪之女林立衡所报林彪等人欲出逃的情况。之后,又连续接到电话,了解到林彪一伙的不正常举动。当即指示北戴河警卫部队密切注意新的动向,随时报告;并要空军司令吴法宪查询停留在山海关机场的256号三叉戟飞机。23时半,与林彪老婆叶群通电话。周恩来问:是否调了飞机?叶最初说没有,后来又称林彪要“动一动”。周恩来问:是天上动还是地上动?叶答是天上动。周恩来以夜航不安全为由加以劝阻,并说他可以到北戴河去看望林副主席。周恩来随即命令海军司令李作鹏:山海关机场的专机不要动,要动须有周恩来、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四人一起下令才能起飞。在北戴河的林彪一伙因周恩来的追查,感到阴谋败露,仓皇改变南逃计划,决计北叛国外。

请注意这里的“仓皇”二字。林彪当时是何等仓皇呢?据多本著作记载,当叶群把同周恩来通话的情况告诉林彪后,林彪立即决定逃跑,他是秃头怕风外出必戴帽子的,结果逃跑时连帽子都丢了,由此可见他是多么慌张。从这里可以看出,当林彪获悉周恩来在处理这件事情特别是周恩来表示要到北戴河来的时候,他内心恐惧了,六神无主了,惊慌失措了。之后林彪就乘车拼命往山海关机场那里跑,连警卫部队开枪阻止都在所不顾,到了飞机下面不等乘客登机梯子架好,就从驾驶员的梯子往飞机上爬,连机组人员没有到齐就命令飞机强行起飞。这难道不足以说明,在这样的关键时刻,林彪遇到周恩来就方寸乱矣!

再加上另一个更加关键的细节,那就是由于周恩来追查,林彪一伙慌张得连飞机的油是否充足都没有检查就强行起飞,构成了致命的危险。据有的材料记载,原来这架飞机是空军管的,山海关机场是海军管的,所以头一天飞机到达加油时才发现机场加油设备与飞机不配套,加油很费功夫,工作人员以为天太晚了,第二天一早再加也不迟,谁能想到林彪会深夜乘此机出逃?现在有一句“细节决定成败”的名言,正好可以用到这里,没有加满油这个细节决定了飞机不能到达目的地,决定了林彪等人非摔死不可。

如果不是周恩来及时追查,林彪可以从容行事,或者把去广州的事项准备就序,或者把油加足、把机组人员带齐顺利飞到莫斯科,至少可以飞到苏联的某地而不至于摔下来。如果不是林彪遇到周恩来就惊慌失措,而是像他战争年代那样沉着应对,他满可以找到托词周旋一下而赢得时间,就他当时的地位来说,周恩来是无法命令和强制他如何的。但这些“如果”都是不存在的,周恩来的一生和林彪的一生决定了9.13事件的那种结局,只能是那样而不可能是别的,林彪过不了周恩来这一关。笔者在另一篇文章里说,9.13事件发生时是周恩来站在毛泽东的身边撑着中国的天,此话得到不少人的赞同。

回味周恩来处理9.13事件,很容易使人们想起周恩来1931年处理顾顺章叛变事件时的表现。两次事件都是在周恩来的大智大勇下争分夺秒处理完毕的,一次避免了处于上海地下状态的党中央被敌人一网打尽,一次避免了强烈政治大地震所造成的严重危害。9.13事件发生时周恩来差不多三天三夜没有休息,可以说一分一秒都没有耽误,而且是在全中国和全世界都不知不觉中处理完毕的。

技侦8团的情报显示,蒙军雷达侦测到了林彪专机进入蒙古领空,但蒙古军方还没有采取行动,目标已经消失。

专案组原来想同贺龙进行“面对面的斗争”,但林彪、江青一伙作贼心虚。笔者以为,不管有多少客观原因,林彪自己选择的结局,首先还得由他自己负责。从林彪那里我们可以得到的反面教训是,一个人不管有着多么辉煌的过去,都要始终正确对待自己,不能把过去的功劳作为个人的资本去想坏事、干坏事。即使处在像“文革”那样的时期,群众被误导、坏人大量涌现、小人得志好人遭殃、风气特别坏、环境特别恶劣,也有人独善其身,至少可以不犯大错误,害人坏良心的事情更不去做,这是可以做到的。

“大红旗”冲下山,中央警卫团二大队大队长姜作寿到路中间拦车,叶群让冲过去。姜作寿要不是躲得快,肯定撞上。实际上姜作寿只是想问到哪去,每次林彪出行,二大队都要随卫。李文普理解错了,他看见中央警卫团战士打着背包坐在路边,认为没有中央指示,谁敢拦林彪的车?上边一定是“不让走”!李文普脑子一团乱麻,林豆豆已经和他讲了那么多,首长(林彪)还是上了车,如果出了事,他要掉脑袋。李文普对总政取证组说:当时我就是想下车问问怎么回事。我是警卫秘书,为林彪的安全,有权处理。但是车不但不停,还打了我一枪。

林办秘书于运深“九·一三事件”发生时在毛家湾值班,当天早上就被监禁在值班室。他听中央57号文件说“林彪亲自开枪打伤跟他多年的警卫人员”,根本不相信。林彪连握个铅笔都要别人捂热,而且林彪没有枪,怎么可能开枪打伤警卫人员?

林彪这一伙要比“四人帮”危险得多8月16日,根据毛泽东指示,周恩来、上海市委第一书记张春桥、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纪登奎、解放军总参谋长黄永胜前往北戴河向林彪汇报工作,分别谈了宣传、常务、生产、军事等。汇报结束后,周恩来说,毛主席提议,党中央决定国庆前后召开九届三中全会,然后开四届人大。这番话对林彪震动很大:九大前召开的八届十一中全会,不就把刘少奇抛出来了吗?九届三中全会是不是要把林彪抛出来呢?

1972年中国空军专家组出具报告:三叉戟IE型平均每小时耗油四吨半。从山海关到蒙古温都尔汗1100公里,飞行不到两小时。飞行高度3000米,耗油较多,总耗油量9.5吨至10吨。所以林彪专机坠毁时,存油2.5吨上下。

本文关键字:林彪    事件    

您至少需要输入5个字

相关内容

编辑精选

copyright © 2017 http://www.bsfengxin.com 聊城资文网 版权所有